嗨,OOO
我是阿綸,過去一週有什麼有趣的事情要跟我分享嗎?
『回饋,是任何人都給得起;也是每一個人都渴望得到的,禮物!』
從心理學,到研究人際關係,到聚焦對話互動,『回饋』一直都是我很重視的元素。在許多教人聊天的書與課程,也都提到,回饋,可以順勢延伸話題,降低你話題庫存的壓力。
然而,當我在談回饋時,是以整個對話脈絡為視角去看待。回饋,傳遞著一種我聽到你說的話,然後回話讓你知道我有收到的訊息;傳遞著你可以相信我正在期待你說的,你可以繼續說話,而我也會繼續聽,的涵義。
我在社群裡很頻繁強調,鼓勵大家大方公開回饋,因為那樣說者才會放下可能沒人聽他說話的擔憂,願意繼續大方地說話。
於是,說者願意繼續說,聽者回饋,甚至延伸話題,讓說者也可以扮演聽者提供回饋,無限延伸。對話循環也就建立起來了!
這就是讓社群維持熱度的秘密!
最近開始有些人來詢問我,究竟是如何維持社群的熱度?
我得說,一開始的選人(選擇認同利他共贏的人,願意主動給與價值的人,願意創造價值的創作者)很重要。
但如果總是只有部分人物單方面提供價值,社群就會變成很單向,有些人一直給,有些人一直拿,氣氛會變得很詭異。因為這樣社群裡的多數人並沒有真正體會到給予價值的魅力,他們只顧拿好康而已!充其量這樣的社群並非健康的社群,而是單純銷售漏斗而已!
這時候,回饋就很關鍵,尤其在社群建立初期,文化塑造的關鍵期。透過立即與頻繁回饋,我會盡力讓更多人體會給予價值的魅力,讓他們更願意給予價值(給予價值的人都渴望知道收到價值的人的回饋)。同時,創作者認同之後會主動地將這樣的價值觀分享出去,進而影響更多人。當更多人也嘗試去體驗這樣的價值觀,進而認同,接著繼續分享,就有可能將這樣的氣氛往外拓展!
換句話說,利他的創作者,是社群的地基;鼓勵回饋,則是在地基之上建造大樓的鋼筋!
那有了鋼筋水泥之後,裡面的裝潢設計呢?
這就是為什麼我一再強調,社群不是大家來成就我,而是社群成就每一個夥伴各自的品牌啊!大家多樣化的品牌,就是內裝豐富的裝潢設計啊!
『回饋,是任何人都給得起;也是每一個人都渴望得到的,禮物!』
慢慢變成我的代表性金句,雖然這不在一開始的規劃裡,但卻是目前我很喜歡的成果。
以上,希望你喜歡我的故事^^如果你有話想跟我說,有疑問好奇想問,歡迎回信,跟我交換週記^^(我會獨自回信給你)

半年的努力讓我深刻體會到創作新手的孤單與辛苦,雖然我還不是什麼大咖,但很願意付出心力陪新銳創作者一起努力發光發熱,於是我在2月10日啟動了Line社群,邀請新銳創作者一起互相支持,我也會無償地提供自身經驗與資源,讓我們都可以一起共好!
如果你也是新銳創作者,也歡迎你加入我們^^
每週電子報我都會分享社群夥伴當週的作品,也許是文章,也許是圖片,也可能是影片,無論哪一種形式,阿綸都邀請你一起欣賞!
1. 帶來100個夢想金絲雀艾咪
2. 比呂去哪裡~
3. 夢想找安教練 維維安
4. 徐曉梅老師 每日閱讀與寫作
5. 思考人生找自己
6. 瑩瑩禪繞小時光
7. Q媽媽尹起玩
8. 芽芽宅女記
9. Monica-caの生活543
10. Happyland in life
11. 小隻女的脫軌生活
12. 用心治病
13. 生活喃喃自語
14. 欣式觀點~陪你閱讀人生
以上是本週的社群紀錄,希望能給你一些些啟發。
你知道嗎?創作者最期待的就是讀者的回饋,如果你喜歡,可以直接到我們的專頁留言按讚分享,那對我們來說比給錢還要值得開心!(但我還是想收摳摳)

有人問我:你怎麼有辦法每個禮拜都到處跑,不是很累嗎?
也有人問:內向人要怎麼避免內耗?
身為一個內向,每次出門回家都要大量時間休息的我,是怎麼面對內耗這個現實的難題呢?
給你一個禮拜的時間想一想,歡迎跟我分享你的見解,下週我會告訴你,我是怎麼做的!
【 歡迎轉寄或邀請朋友訂閱〔阿綸交換週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