嗨,OOO
我是阿綸,過去一週有什麼有趣的事情要跟我分享嗎?
今天我想跟你分享三個,在這禮拜突然想到的觀點。沒有說一定正確,就只是腦袋冒出來的點子,給你參考看看:
A. 如何學習利他思維
雖然我很努力在宣導利他的價值觀,也一再拿自己證明,利他的最終,自己也獲益,而且獲得的常是自己無法預想到的!
然而,與許多夥伴實際碰面閒聊後,我發現還是很多人無法把思維調整過來,還是很直覺地被侷限在如何讓自己獲益的框架裡,這讓我感到有點失落,總覺得是不是有什麼重點遺漏了,導致我沒法讓身邊的人理解並轉向利他思維呢?
我沒有要責備誰的意思,回想自己在去年之前,也是很專注思考:如何提高收入、如何贏得聲望,反正盡是為自己爭取利益的思維。即便後來拜閱內在原力與家德老師的人脈哲學,理解利他的神祕之後,我還是很難自然地放下自利,轉向單純地思考利他。可見想要自然地活用利他思維,僅靠價值觀的改變,好像還不夠!
尤其我很強調在決策上不僅要轉向利他,還要追求共贏,這顯然難度就更高,與想著自利的自動化思維,就更不相容了。
但這兩天我想到一個截思法,截思法是一種為了暫時性的目的而設計的不怎麼正確,但有效的過渡模式。簡單說就是:試著百分之百信任一句話「給予價值,對自己一定有利」。我用這句話讓自己練習著習慣從利己思維轉向給予價值思維,每天都在想著我可以給別人什麼價值?當我練到熟悉自然之後,在這基礎之上,就可以進一步思考,什麼決策是可以給別人價值,又同時對自己是有利的呢?
送給你這套想法,我期待有更多人願意且更能掌握利他共贏的價值觀,踏實地讓世界變得更友善溫暖!
B.如何尋找專屬於自己的差異化
這幾天我發現芽芽的實體讀書會不是固定場地,而是每次都另尋場地,這是很特別的手法,因為這樣變成主辦人每次都要費心找場地,不是很累嗎?但確實可以當作是一種特色。
我就在想,既然你本來就要到處找場地了,何不索性順便幫眾多愛辦讀書會的人提供尋找合適場地的服務呢?那是不是就會跟傳統的部落客很不一樣,因為你挑的客戶群範圍縮小到要辦讀書會的人,而非所有想去餐廳的人!
在群組這些討論,讓維維安聯想到差異化的觀念,沒錯,有一種差異化的設計就是把你的TA範圍縮小。好,問題來了,要往哪裡縮小呢?
我提供一個很簡便的思考方式:許多人自身不會只有一種技能,往往至少有兩種以上,或許不算專業,但還算熟悉的技能。那麼你只要把兩種技能合起來找交集就好啦!
以芽芽為例,辦讀書會是一種技能,踩點找餐廳也是一種,那就找交集:尋找適合辦讀書會的餐廳!是不是就有趣多了呢?
試著尋找自己最熟悉領域的前幾名,然後排列組合一下,找到最順眼的交集,就會出現專屬於你的差異化囉~
C.允許自己期待未知的驚喜
星期六參加瑩瑩在社群辦的許家麵線DIY之旅,雖然只有半天時光,卻驚喜連連,身為內向人的我,早在準備做蔥油餅的時候,精神就耗盡了…(被好事塞滿的那種耗盡)。
半天的驚喜之旅,都是無法預先知道的,因為我對瑩瑩與Q媽等人只有在線上互動的印象,很難想像現場互動可以玩得著盡興,更別說得到9/24的邀約,完全是夥伴自主送給我的。
心怡問我:有沒有覺得你辦社群把大家聚在一起,是一件很棒的事情?
我回答:真的,開辦到現在多巴胺一直降不下來,哈哈哈。
我自認是一個很理性很強調規劃控管的人,但從去年接觸正向心理學開始,慢慢覺得在安全範圍內,開放驚喜機會,允許意外之喜進來,可以讓人真的感覺到無比開心。如果你覺得生活乏味,需要點快樂的元素,我覺得,放下太過極端的控管,允許意外發生,還挺有用的,可以考慮試試看^^在足夠安全的前提下。
以上,希望你喜歡我的故事^^如果你有話想跟我說,有疑問好奇想問,歡迎回信,跟我交換週記^^(我會獨自回信給你)

半年的努力讓我深刻體會到創作新手的孤單與辛苦,雖然我還不是什麼大咖,但很願意付出心力陪新銳創作者一起努力發光發熱,於是我在2月10日啟動了Line社群,邀請新銳創作者一起互相支持,我也會無償地提供自身經驗與資源,讓我們都可以一起共好!
如果你也是新銳創作者,也歡迎你加入我們^^
每週電子報我都會分享社群夥伴當週的作品,也許是文章,也許是圖片,也可能是影片,無論哪一種形式,阿綸都邀請你一起欣賞!
1. Vita小姐愛料理
2. 課長華生
3. 福咖Free
4. 跟著sunshine旅行去
5. Ella老師的5678
6. 瑩瑩禪繞小時光
7. 感情顧問-班森|伴侶挑選|自我探索
8. 喜歡鬥雞的愛國花藝師·良
9. Happyland in life
10. 莉小姐的旅行圖卡
11. 小小散步趣
12. 曾鐁漫 Smile Tseng
13. 蘇珊媽咪的天堂路
14. 寫寫文字
15. 生活喃喃自語
16. 克莉絲汀的讀寫食旅
17. 芽芽宅女記
18. 帶來100個夢想的金絲雀 愛咪
19. 吉鹿小舖
20. Q媽媽尹起玩
21. 楊心怡
22. 聽見幸福的聲音
23. 欣式觀點~陪你閱讀人生
24. 兔子洞wonderland_flow
以上是本週的社群紀錄,希望能給你一些些啟發。
你知道嗎?創作者最期待的就是讀者的回饋,如果你喜歡,可以直接到我們的專頁留言按讚分享,那對我們來說比給錢還要值得開心!(但我還是想收摳摳)
【 歡迎轉寄或邀請朋友訂閱〔阿綸交換週記〕】